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給世界帶來很多變化。在亞太區,疫情加劇了政府和企業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相關問題的關注。與之而來的健康危機成為對政府和企業的壓力測試,考驗其對ESG相關議題的防范與彈性。同時也為該地區帶來影響深遠的新機遇。隨著區內監管機構對ESG參與度的提高,新冠疫情的爆發成為重塑亞太區未來數十年的轉折點。
我們看到,各大基金公司今年以來都正在積極部署可持續投資這一賽道,本期分享幫助投資人在把握這一機會的同時,也更加全面的理解行業投資趨勢。
在油價低迷和新冠疫情的打擊下,相比傳統能源行業,與可持續能源相關的投資機會成為今年海外主題投資的主流之一,不管是機構投資者還是零售投資者都表示出對可持續能源和發展的濃厚投資興趣。
今年上半年,全球對可持續能源的投資額達到1320億美元,很多從事清潔能源業務的公司市值創下新高,全球政府和企業的綠色債券發行量創下記錄。
在基金層面,可持續能源主題基金的表現也在過去幾年的表現平平之后逆風翻盤,一些主動管理基金年初至今回報超過三成,遠遠好于除了科技板塊的其他主題基金表現;而一些追蹤指數的可持續能源基金更有一些漲幅超過100%同時創下歷史新高。
與可持續能源相關的ETF往往不僅僅以新能源、清潔能源等較泛的概念為投資標的,還有很多在細分類別,如太陽能、風能、水利、節能環保技術等板塊。
而主動管理型的海外公募基金市場上,單獨以可持續能源為投資主題的基金數量并不多,而是以可持續投資為理念的形式居多。更直白的說,這類基金不僅僅投資于從事可持續能源業務的企業,也包括了透過減低碳排放或開發潛在方案致力解決相關議題的企業。
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公司,聽起來可能都和可持續發展不沾邊,但實際上很多都在部署節能減排的計劃,尤其是在氣候問題越來越引起企業和政府的重視、歐盟“綠色新政計劃”政策的推出、以及疫情的催生下。
例如,今年以來,高盛計劃十年內實現7500億美元的可持續投資,微軟承諾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到 2050 年將消除公司自 1975 年成立以來的碳排放量總和,包括直接排放或因用電產生的碳排放。
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做的努力也在過去幾年逐漸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從資金流向來看,截至去年底,包括ETF在內的可持續投資基金數量增長至超過了300個,全年可持續基金的資金凈流入高達214億美元,是2018年創下的資金凈流入記錄的4倍還多。
而過去幾年每年凈流入可持續基金的資金,也從2013年起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在細分行業基金向更寬基的可持續概念轉變之后,全球資金流入明顯加速。
從業績表現來看,由于不少可持續基金運作年限并不久,以去年全年表現來看,根據晨星統計,有35%的可持續基金業績排名在同類別的前25%,接近三分之二的排在前50%,僅有15%不到的比例可持續基金表現排在后25%。
往前看,2015至2018年,跑贏同類的可持續基金比例也分別為57%、55%、54%和62%,不管是牛市還是市場不太好的年份,這個比例基本較為穩定且逐年有所增長。若以標普500指數為基準,去年投資于美國大盤股的可持續基金中,有超過一半跑贏標普,遠高于其他基金跑贏標普的比例。
雖然回看過去幾年,大家的感受中可持續理念似乎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額外阿爾法回報,學術界對于可持續投資對于回報的正負面影響的爭議也不斷,不過我們不應當僅以歷史表現來判斷未來可持續投資的潛力。
而今年的較好表現,也有一個原因需要被考慮,可持續投資中很多偏價值的傳統行業板塊被剔除了或者權重遠遠低于大盤,使得很多可持續基金更偏向于成長型風格,也是表現較好的重要原因。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可持續投資相關的概念很廣泛,不同基金管理人的分類也有所不同,晨星給出的分類就有ESG基金、影響力基金、綠色基金,還有僅將可持續因子作為參考的類ESG基金等,以及一些氣候變化等主題的分類。
雖然這些投資理念之間有很多重合,但從構建投資組合的角度,篩選過程、衡量標準、風險控制等都會有所不同。
就ESG基金來看,近年來投資策略也日趨成熟,早期的ESG基金主要采用Negative screening的排除法,避免投資于對環境和社會影響負面的企業,例如煙草、軍工等被傳統認為不符合ESG標準的企業。
而現在更多的基金公司建立了自己的ESG量化評價體系,以強弱的方式而非是否的二選一標準來判斷,也還有一些基金公司將ESG的考量因素嵌入到全部的投資流程中而非單一產品中。
我們看到各大基金公司今年以來都正在積極部署可持續投資這一賽道,希望我們的分享可以幫助各位聽眾在把握住這一機會同時也更加全面的理解行業投資趨勢。
活動預告 敬請關注
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是令人十分擔憂的問題,因此,加速企業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刻不容緩。The Asset《財資》論壇將于2020年12月3日和9日舉行“財資第三屆 ESG 峰會- 系列網絡研討會”,將匯聚業內思想領袖,分享他們對亞太區 ESG 整合進展的見解。
屆時,諾亞控股CFO潘青先生將作為受邀嘉賓出席。請持續關注諾亞官微,我們將全程為您報道活動精彩觀點。
財資論壇依托香港財經媒體《財資》雜志,是亞洲領先企業、投資者及監管者深入辯論的平臺。論壇組織各種高層次的會議及活動,一直以高層次的參與者、擦出真知灼見的討論過程而著稱。憑借財資論壇的聲譽,可邀請各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作為代表及演講者參與。點擊鏈接,了解活動詳情!